法制晚報訊(記者 陶韻西) 25日,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罕見地向美國政治大報《紐約時報》“宣戰”,炮轟該報日前發表的一篇社論渲染“中國威脅論”。《福布斯》的署名評論員文章指出,《紐約時報》的宣傳充滿偏見、不公平、不真實,“最終可能讓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向註重財經新聞、極少涉及政治的《福布斯》,緣何會突然發聲,將矛頭對準《紐約時報》?《法制晚報》記者今天上午專訪了文章作者、《福布斯》專欄作家史蒂芬·哈內爾,瞭解文章的出爐始末。
  美國問題專家和資深媒體人均指出,這兩家媒體作出的評論,都是為了忠於自己背後的利益集團。
  空穴來風
  《紐約時報》刊社論 藉機渲染“中國威脅”
  6月18日,《紐約時報》刊登題為《中國的爭權奪勢值得警惕》的社論,借近日的中國南海爭端,極力渲染“中國威脅”。這篇社論連日來被全球各大媒體和網站頻繁轉載。
  《紐約時報》的這篇社論援引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上個月發表的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譴責中國在南海水域採取的“破壞穩定的單邊行動”,編造中國是侵略者的謬論。
  社論中聲稱:“北京繼續在能源資源富饒的(中國南海)水域展開活動,引發鄰國的不安全感,並引起華盛頓和其他方面的擔憂。”值得註意的是,該社論並未指出中國對南沙和西沙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事實,而只是輕描淡寫地稱“中國堅持認為南沙和西沙群島屬於中國,但越南、菲律賓等國也對這些島嶼宣稱擁有主權。”
  掀起罵戰
  “奧巴馬總統的忠實僕從”
  針對《紐約時報》歪曲事實的說法,同樣作為美國著名媒體的《福布斯》看不過去了。
  該雜誌昨天發表了一篇名為《紐約時報兢兢業業製造中國威脅論》的評論文章,直接炮轟《紐約時報》。
  評論開頭便將《紐約時報》形象地比喻為“奧巴馬總統的忠實僕從”,目前正致力於粉飾奧巴馬政府的政績。文章還一針見血地分析指出,“該報在奧巴馬第一個任期結束時的任務似乎是為希拉里周游列國鼓掌叫好,並且斷言奧巴馬總統在中東問題上讓美國站到了正確的一邊。”
  但現在,中東地區亂成一鍋粥,美國民眾普遍認為奧巴馬的首個任期在外交政策上並無太大建樹,因此確保奧巴馬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錶面上保留足夠的合法性,從而成為其政治遺產的重要部分,也就成了《紐約時報》的首要任務。
  評論指出,“美國為何決定在2020年之前把60%的空海力量重新部署到亞洲地區呢?主要是為了對抗中國。至於中國是不是在奉行擴張主義?這其實是種錯誤認識。”
  針對《紐約時報》刊發的社論,《福布斯》的評論列舉了諸多中國對南沙和西沙群島擁有主權的歷史依據進行反擊,比如著名的“九段線”。
  熱衷充當權勢集團喉舌
  是什麼原因讓《紐約時報》的社論沒有提到中國對南沙和西沙群島擁有主權的任何事實和背景呢?
  《福布斯》的文章認為,《紐約時報》依然是美國“國際主義”權勢集團(即五角大樓、國防工業、國家安全與情報官僚機構以及相關智庫)的一個可靠喉舌。
  “對於這個權勢集團來說,由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力量所支持的霸權是維護國際秩序穩定的必要條件。奧巴馬政府已經成為這個權勢集團的僕從,而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這個權勢集團的首要計劃。”
  評論員認為,這一政策本質上就是美國目前針對中國而沿用的冷戰時期的遏制策略,從而助長了軍備競賽以及美國的聯盟體系。現在美國的聯盟體系正在對中國構成威脅。“最大的諷刺在於,這個政策給菲律賓、越南和日本壯了膽,讓它們反對和挑戰中國,並且拒絕真心誠意地協商解決爭端。”
  “為了對這個權勢集團以及奧巴馬的政治遺產盡到職責,《紐約時報》正在宣傳‘中國威脅’這個荒謬之論。”評論員擔心,這一宣傳充滿偏見、不公平、不真實,最終可能讓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真相調查
  專欄作家主動請纓 惹怒他的其實是奧巴馬
  眾所周知,一向註重財經新聞、極少涉及政治的《福布斯》,以前從未公然指責其他媒體的得失。另一方面,《紐約時報》也並不是第一次渲染“中國威脅論”,這一論調屢見不鮮。
  《福布斯》為什麼會選擇在此時站出來,將矛頭對準《紐約時報》?這篇報道是如何出爐的?
  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專訪了這篇評論文章的作者、《福布斯》專欄作家史蒂芬·哈內爾。在採訪過程中,他毫不隱諱地表達了他對《紐約時報》抨擊中國的不滿,“我很生氣,他們的報道完全不客觀,非常片面!”
  哈內爾告訴記者,這篇評論並非《福布斯》的編輯佈置給他的選題,而是他看到《紐約時報》的社論後萌生的想法,一定要反駁他們。“雖然美國媒體大多在渲染中國威脅論,但應該有人站出來,客觀地解釋現狀。”
  “最近一段時間,越南、菲律賓和日本對中國一直採取消極敵對或不合作的態度,都是因為美國願意給他們撐腰。”他認為,奧巴馬政府的這種做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會加劇亞洲的緊張局勢。
  但在這種情況下,《紐約時報》還在為奧巴馬說好話,支持奧巴馬,這讓哈內爾很是生氣。
  所以,哈內爾決定親自上陣,與《紐約時報》正面交鋒。文章寫完後,《福布斯》的編輯認為哈內爾寫得非常專業,沒有進行任何修改和刪減,就直接刊登了。
  “我沒拿中國的錢,這是我自己的立場”
  令哈內爾無奈的是,很多美國讀者看完以後,指責他站在中國的立場說話,甚至有人懷疑他拿了中國的錢。“我沒有拿中國的錢,也沒有站在中國的立場說話。這就是我自己的立場。”
  當記者詢問哈內爾“撰文反對《紐約時報》,是否意味著反對美國總統奧巴馬”時,他乾脆利索地承認自己反對奧巴馬“重返亞太”的外交政策。
  哈內爾告訴記者,他寫這篇評論的目的,就是要讓美國人知道,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的外交政策有害無益,而且非常失敗。
  “對美國而言,正確的外交政策應該是——撤回亞洲駐軍、關閉軍事基地、停止結盟,然後,在中美關係上,認真尋求一種建設性的、非對抗的、雙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哈內爾說。
  此外,本報記者試圖聯繫《紐約時報》編輯部主編安德魯·盧森索爾,請他針對《福布斯》刊文批評予以評論,但截至發稿前對方一直未作出回應。
  拆解玄機
  兩大美媒掀罵戰 背後是兩大黨派之爭
  錶面上看,《福布斯》向《紐約時報》“宣戰”,是為了批判該報渲染“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而這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考慮和隱情?
  對此,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大媒體掀罵戰的背後,其實代表了美國的兩大黨派之爭。“《紐約時報》是民主黨的忠實擁躉,而《福布斯》則是有著共和黨傾向的媒體。”
  “財經媒體發文抨擊美國大報這種事,確實比較少見。”張國慶分析稱,《福布斯》可能是考慮到,如果因《紐約時報》的社論而導致中美關係交惡的話,將來中美雙方的經濟都會受到損失。從商業角度考慮,《福布斯》希望中美關係能好轉起來。
  張國慶認為,《福布斯》的評論表明瞭一種態度,“現在美國跟中國瞎胡鬧,其實最終損失的是華爾街。”因為,將來與中國之間的商業機會,最終會被德國、法國、英國這些國家搶走。
  本版文/記者 陶韻西
  史蒂芬·哈內爾(中文名:何思文),美國人,《福布斯》專欄作家。
  曾服務於美國國務院、花旗銀行。2006年-2010年,任中國平安銀行首席風險官和副總裁。  (原標題:美媒因華掀罵戰 有玄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n45lnzj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